加料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加料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华新水泥企业不能一辈子吐黑烟-【资讯】

发布时间:2021-09-06 13:03:47 阅读: 来源:加料机厂家

华新:水泥企业不能一辈子吐黑烟

作为一家传统的“两高一资”型(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企业,历经劫难、重获新生的华新,被置身于全球环保风暴和舆论的风口浪尖,生存已是不易,发展一时难似登天。“多难兴邦”。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家企业亦然。百年华新“壮士断腕”,关闭功勋老窑;“十字”扩张,布局东西南北;环保插翅,飞越“灰”色地带;海外结盟,踏上绿色坦途。

作为一家传统的“两高一资”型(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企业,历经劫难、重获新生的华新,被置身于全球环保风暴和舆论的风口浪尖,生存已是不易,发展一时难似登天。“多难兴邦”。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家企业亦然。百年华新“壮士断腕”,关闭功勋老窑;“十字”扩张,布局东西南北;环保插翅,飞越“灰”色地带;海外结盟,踏上绿色坦途。

短短十年间,一个华新再造十五个华新,排尘大户变身城市肾脏,百年华新实现华丽转身。

生死抉择

几个大烟囱成天冒着滚滚黄烟,一年四季不敢开窗。上世纪70年代,黄石城区平均每天降尘量达到90吨,黄石也由此被称为“光灰城市”。

20世纪60年代,全国推广、蜚声海内外的“华新型窑”成为我国水泥工业的里程碑。但随着我国水泥产能的递进式增长,所消耗的煤炭、石灰石等燃料和原料成倍增长,粉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迅猛上蹿,同时,随着全球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污染重、能耗高的水泥企业很快被卷入环保风暴,一大批中小水泥厂被关停,地处黄石中心城区的华新水泥厂形势也不容乐观。

在华新水泥老厂附近居住了几十年的钱世耀老人回忆说:“几个大烟囱成天冒着滚滚黄烟,一年四季不敢开窗。尽管门窗紧闭,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家里还是落下一层灰渣。”

原烧成车间主任、74岁的吴伴元说,不可否认,以前的华新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尤其磨机、包装岗位扬尘最多、噪音最大,工人们都戴着口罩和防尘帽,穿着严实的工作服,互相说话都听不清楚,鼻孔里全是黑的,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据环保部门统计,上世纪70年代,黄石城区平均每天降尘量达到90吨,黄石也由此被称为“光灰城市”。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华新的生产规模在全国的地位不断萎缩,从“远东第一”降至“全国第一”、“全省第一”。

“如果继续萎缩下去,将变成‘黄石第一’。届时,华新将与全国的那些中小型水泥厂一样,将不可避免其被关停的命运。”“苦难没能拖垮华新,战火没能摧毁华新,难道要让华新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吗?”

在华新发展的生死关口,华新人不断发这样的忧思与追问。但扩大产能与节能减排是一个难解的矛盾,如何化解?

一道道决定命运的难题摆在华新的面前。“无论如何,华新的发展,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公司总裁李叶青的话掷地有声。

壮士断腕

水泥生产企业不能一辈子戴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黑帽子,迟关不如早关。“感觉现在的华新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没路上的汽车大。”

2005年,华新决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老旧的华新型窑1、2、3窑。

消息传出,立即在华新内部产生强烈震动。“这是华新的血脉,为国家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怎么说关停就关停呢?”有人这样质问。“一下子关停三座窑,这对华新是多么大的损失啊!”有人这样感慨。“老窑关停了,我们这么多工人怎么办呢?以华新现在经营状况,还有钱再扩建新窑吗?”有人这样担忧。

当然,其中也不乏支持者:“水泥生产企业不能一辈子戴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黑帽子,迟关不如早关。”

当年5月20日,燃烧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新1、2、3号窑,在完成三峡工程大坝水泥这最后一笔合同生产后,功成身退,永久关停。这一天,华新人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纷纷来到安静下来的功勋老窑前,合影留念。

与此同时,华新毅然投入4000余万元,对4、5号新窑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和升级。经监测,改造后每立方米的排放气体粉尘含量不到30毫克,大大优于国家标准的50毫克,达到欧洲2号标准。

今年4月15日,记者来到新厂区,虽同处市中心,今昔对比却是两番天地。滚滚浓烟不见了,隆隆机器声消失了。厂区内,绿树掩映,地面洁净。中控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各个岗位的生产动态一目了然。

华新黄石分公司行管部长任跃军介绍,老厂关停后,工人都分流到了其他厂区。改造后的新厂还可利用余热发电,每年可节约9万余度电和3万多吨煤。<<首页12末页>>

厂区周边,一栋栋小区和新厂贴墙而建。住在新厂附近的71岁老人舒学军说:“感觉现在的华新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没路上的汽车大。”

老厂的全线停产,新厂的环保改造,让黄石的粉尘排放一下子下降了80%,每年减少粉尘排放8000吨。华新也艰难完成了从灰色到绿色的第一次跨越。黄石市从此脱掉“光灰之城”的帽子,向宜居城市迈进。

摘掉“两高”的黑帽,华新开始了自己的“十字”扩张之路: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黄金水道向西南和东南延伸,沿京广线南北拓展,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十字”形布局。

环保助力,让“十字”战略的实施如虎添翼:短短十年,华新水泥产能从不足400万吨扩大到目前的6000万吨,相当于再造15个华新。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华新模式”让整个中国水泥行业都为之一震。截至目前,华新在湖北、湖南、云南、西藏、重庆等8省市地拥有40余个水泥生产基地,总资产达175亿元,营业收入近百亿元,员工11000人,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

战略转折

企业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让水泥成为华新绿色产业的附属产品。”

今年4月15日,全球水泥行业年度盛会“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主题为“协同处置健康安全”。在会上,华新所作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三峡漂浮物的经验介绍,引起高度关注。

几年来,华新不仅加强自身的环保建设,还投入巨额资金,配套建设了多条废弃物处置生产线,无害化处理了大量的城市污泥、工业废渣废料、毒鼠强、滴滴涕等有毒有害废弃物。

如果说摆脱粉尘污染的灰色帽子,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然选择,那么,华新近年来为何要主动进军治污领域呢?

2007年5月30日上午,华新在武汉首次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总裁李叶青就回答了这样的疑问:“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

从排尘大户到城市肾脏,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转折、大跨越的过程?这还要从华新的一次大胆变革和尝试说起。

1999年,华新在为“十字”扩张战略筹集资金时,决定采取定向募集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当时,这种融资渠道在国内尚无先例,而且将对公司股权结构产生重大变化。因此,这一决定在华新内外产生了很大的争议,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这年3月,华新决策层力排众议,与全球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之一的瑞士豪豪瑞集团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到2008年2月,豪瑞集团持有华新水泥的股份达到39.88%,成为华新水泥的第一大股东。

在许多人看来的这一着“怪”棋,不仅使华新获得了扩张的资本,而且通过这扇窗口,让华新学习和借鉴到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兴起于西方70年代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处置各种废弃物,已成为解决“垃圾围城”等环保难题的最佳途径。

在进行产能扩的同时,华新每年在环保上的投入占到总投资的12%。环保先行的理念,也给华新的“十字”战略扫清了障碍,华新每一个项目的落户,大都得到当地的极积支持。

2007年,华新成立专门的环保事业管理部,并投入1500万元,建起一个AFR(可替代原燃料)实验室,先后在秭归配套建设了三峡漂浮物处置、宜昌污泥处置、武穴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等环保项目。今年2月,华新与武汉城投签订协议,投资6500万元兴建一个每天可无害化处置300吨污泥的环保项目。

在这些环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上,华新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惑:一方面,每建设一个环保项目,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会受到许多观念上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家相应的政策扶持,一些地方的城市污泥、垃圾等废弃物仍采用填埋和焚烧等低成本方式处理,导致这些环保项目建成后,会面临“吃不饱”的局面,项目建设成本短期内很难收回。

但这些因素和阻力,都未能阻挡华新的绿色脚步。“在未来五年,我们还将在全省和全国配套建设100家垃圾预处理厂。我们可能做不到产能第一,也可能做不到销量第一,但我们要做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一。”这是华新的目标。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消化和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经验,形成我们自己有知识产权的环保产业链。”这是华新的胸怀。

“让水泥成为华新绿色产业的附属产品。”这是华新的理念。(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首页12末页>>

北京书刊印刷厂

反光马甲定制

方管冲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