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料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加料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预判2017互联网金融还有哪些发展机会

发布时间:2020-03-26 13:27:06 阅读: 来源:加料机厂家

网贷之家

作者:郁清

2016年,随着各项监管政策的出台,网贷行业由野蛮粗放式发展逐步合规化。展望2017,网贷行业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和趋势?进入合规发展“下半场”,P2P平台又有哪些发展机会?

2017网贷行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集中、精细、巨头

第一,二八分化,行业集中度上升。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543家。并且,“马太效应”显现,成交量前300的平台占所有平台成交量总量的90%。可以预见,在监管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17年网贷行业将加剧洗牌,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一些合规、运营稳健的平台规模将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也会大大提升。

今日捷财CEO张坚卿指出:“包括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等规范性指导和硬性要求等在内的监管细则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隐性‘牌照’,随着监管整改期的结束,小平台会自我消亡,一批伪平台也会因无法合规而被淘汰。”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平台数量方面,80%~90%的平台将被淘汰。”

第二,平台由粗放式发展步入精细化运营。随着行业纵深化发展,市场对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简单粗暴地拼规模和背景已不适用。各平台除了合规的先发优势外,精细化运营成为关键。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在精细化运营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各家平台会越来越注重技术在平台获客、运营、风控上的应用,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精细化发展。

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FinTech领域的领导者,未来10年,中国也将在‘理财科技’领域成为第一。”

宜人贷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金融科技市场上,将秉持合作开放的态度,将金融产品设计、营销、风控和服务能力,以及多维度数据获取和基于机器学习数据分析能力与业界共享。”

第三,大平台集团化,行业或出现细分领域巨头。据盈灿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已有爱钱进、开鑫贷等平台宣布战略升级集团化(具体见图1)。盈灿咨询行业研究员童颖曼指出:“从各集团的子品牌布局来看,P2P网贷平台的集团化主要呈现出资产端业务细化、资金端产品多元化和拓展新业务的趋势。”

未来,更多大型平台将出于战略转型需要集团化。投哪网CEO吴显勇指出:“随着行业内部的沉淀和发展,一些合规优秀的平台,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快速成长,或通过行业间的并购,成为行业垂直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本表格集团化平台仅包含P2P网络借贷平台,未包含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图1 资料网贷之家、盈灿咨询 注:本表格集团化平台仅包含P2P网络借贷平台,未包含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

2017年合规发展仍是核心各平台如何落地?

被问及2017的发展目标,很多平台都笑称:“第一要务是完成合规性,先活下来。”网贷行业已经到了加速洗牌的阶段,每个行业从业者为了在市场争得一席之位都有其生存发展之道,丝毫不敢懈怠。

在合规性建设方面,银行存管和限额成为两大门槛。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对接的平台仅有74家,仅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92%,预计,2017将有更多优质平台完成银行存管。

随着“限额令”出台,一些大标平台正在积极整改和转型。因大标模式备受争议的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回应表示:“正在积极转型,2017年3月28日开始,平台新发的产品都将以限额为标准,所有限额以上的大单产品将全部停止发新标。”

资产端建设方面,小额的优质资产成为行业焦点,各平台又有何战略布局?

搜易贷CEO何捷表示:“2017年,将持续发力消费金融。目前,已与教育、医美、租房、游戏等领域10多家机构合作,今后将开辟更多的消费场景。”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表示:“资产依然会是2017年平台竞争的重点。但稍有不同的是,此前行业资产类型较多,随监管政策的出台,行业资产竞争将聚焦于车抵贷、消费金融、小额信贷三类比较明确的符合限额规定的小额资产类型。”

此外,战略布局上,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平台有的再一轮融资,有的筹备集团化,有的正筹备上市,网贷行业逐步迈入良性发展阶段。

2017年,P2P平台还有哪些发展机会?

网贷行业进入“下半场”,P2P平台还有哪些发展机会?

第一,聚焦某一端,做好垂直深耕。

盈灿集团董事长兼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认为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P2P如果找资金,找项目,建平台,做营销,整个链条做下来比较累的话,建议大家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端,比如资产端。”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亦表示:“从整个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成熟,而成熟的金融体系,就必然会在获客、运营、数据、技术、贷后管理等领域,产生专业化外包合作需求,以中国金融市场的体量,每一个细分领域做好一个都能产生一个巨头。”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平台来说,通过垂直化经营,集中平台的资源优势,深耕某一细分领域,例如车抵贷、现金贷产品等能在业内占得一席之地,另外,可选择与其他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两者之间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发展。

第二,布局金融牌照,多元化发展。

盈灿咨询行业研究院高丽秀建议:“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平台,可以向集团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开展P2P网贷业务以外,还可以积极申请金融牌照,开展其他金融业务如基金、保险、信托等。平台可以通过收购其他金融机构,例如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新联在线陈智诚指出:“今后大型平台会往多元化发展,形成包括P2P、私募基金、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等新金融业务的综合金融集团,其中会出现一到两个上市集团。”

不过徐红伟认为:“当P2P平台体量发展到相当程度,比如1000亿,监管必然会担心风险。因此对于P2P平台来说,当未来发展到200亿时,选择一个垂直的领域做下去,把金融作为一个匹配的因素嵌入这个环节,实现利润最大化才是发展之道。”

总之,2017将是网贷行业加速奔跑的一年,愿体量大小不同的平台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发展节奏,活下来。

延伸阅读:预判2017新金融: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方法论…

零壹财经 作者:洪偌馨

过去一年的种种变数把新金融这个年轻的行业推至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可以预见的是,步入2017年的新金融行业并不会跟争议和挑战挥手作别,合规化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蜕变”之旅,过去几年累积的风险还将继续释放,行业去“泡沫”、洗牌的进程仍将持续。

同时,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将走过业务和公司发展的探索期、“青春期”,逐步进入成熟期,准备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验。但这个迈向IPO的过程并非坦途,从上市地点的选择,到商业模式的合规性,再到资本的认可程度,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另外,经过前几年的铺垫和酝酿,包括农村金融、互联网保险等“潜力股”也有望在2017年爆发出活力,而去年已经初见苗头的新势力——消费金融、民营银行等也将继续成为热点。

新年伊始,馨金融梳理了2017年新金融的六个趋势:

01 互金行业继续“去泡沫”

很多人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2016年中国的新金融行业,“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共同伸向了这个曾经野蛮生长的行业,搅动风云。

在行业的进入门槛变高、合规成本增加以及巨头扩张的压力之下,疯狂涌入的热潮开始退去,妥帖而体面地主动退出成为许多公司在2016年的选择。

以P2P行业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能够检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4,800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613家(占到33.6%的比例),环比下降3.9%。

2016年4月互金专项整治活动开幕以来,新上线平台持续减少,11月仅上线2家平台,而转型及问题平台数量持续维持高位,整个行业都处在迅速的“瘦身”过程中。

与此同时,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一直处于“资本寒冬”之中,对于看不到清晰商业模式和盈利可能的互金企业,资本已经丧失了热情,曾经为了拉动股价而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上市公司们也在持续“甩卖”持有的股份,熬不过的“资本寒冬”成为了许多互金平台的催命符和行业泡沫破裂的前奏。

而在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和重整还将继续发酵。除了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之外,一些高估值的“超级独角兽”也开始承压。

上市前融资次数太多、每轮融资估值都呈现戏剧性增长让这些公司的上市之路愈发难走。换言之,在资本充裕的时间点完成融资,在“资本寒冬”最严峻的时间点要求变现,或许将成为2017年戳破行业“泡沫”最尖锐的那根针。

02 第一波上市潮出现

如果把2013年算作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元年”,新金融行业在2017年即将进入高速发展的第5个年头。

除了监管落地、行业洗牌等趋势的明晰,一批商业模式成熟、掌握牌照和流量优势的公司们也即将进入成熟期。2016年末,蚂蚁金服、众安保险、陆金所等巨头以及拍拍贷、信而富等早期P2P公司中的代表都传出了筹谋上市的消息。

以其中媒体和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蚂蚁金服为例,关于蚂蚁金服拟于2017年上市的消息在过去的一年里从未停止。早在今年6月,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澳门出席某活动时曾公开表示“很希望”蚂蚁金服赴港上市。

而在今年11月,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均强调此计划并非必然。马云表示,香港上市架构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只有香港准备好改革时,蚂蚁金服才会考虑登陆香港。

另一家陆金所的情况与与蚂蚁金服大抵相似,近一两年来上市传闻不绝于耳。目前,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团、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已经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此外,包括众安保险、拍拍贷、信而富、以及另外几家新金融领域的公司也传出了在进行审计和尽调。但对于上市传闻,这些公司并没有给出过正面的回应,大都表示“不予置评”。

作为近几年中国成长最快的一个行业,新金融领域中的领军企业,不管是业务规模、还是发展程度都到了迈入资本市场的阶段。只是眼下,不管是上市地点的选择,还是商业模式的合规性,不管是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是资本的认可程度,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017年,巨头们的上市之路到底会如何推进,可能是最有悬念也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了。

03 互联网资管的规范

去年末的招财宝事件带出了一个新命题,那就是随着互联网理财行业(或者称互联网资管行业)的发展,其商业模式,以及操作过程中的风控、増信、杠杆等所引发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金融行业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无论是投资人们的需求还是一些互金平台的发展重心都开始从单纯的“理财”转向外延更广、专业度更高的“资产管理”。

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参与打乱了资产管理行业原有的产品门槛和牌照壁垒。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之前,银行和信托公司是非标准化产品的主要提供方,而券商、基金、保险则是标准化产品的主要提供方。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互金平台已经成为新的非标产品提供方,PPP、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股权众筹、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理、融资租赁等均构成了互联网资产管理产品的重要创新品类。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资管市场规模已经很大,长远来看发展潜力更大,但如何规范却成为一个关键命题。

互金平台资产类型的多样化带来了风险的多样化,资产质量参差不齐、平台的资产管理能力、风控能力、客户辨识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以及投资者本身的成熟度和风险承担能力有待商榷,这些都在倒逼资管行业的监管逐步完善。

2017年,互联网资管市场如何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迈向合规化,产品的交易结构及底层资产的信息披露在互联网端的信息披露如何更加透明,以及评估投资人的KYC体系(Know your customer)如何更合理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4 “潜力股”的成长期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早期,许多所谓的“风口”存在时间都很短,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进入门槛较低,每一个机会出现之后都有许多公司一拥而上,将一片“蓝海”瞬间厮杀成一片“红海”,曾经风光无限的P2P行业就是最佳例证。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断言新金融行业里已经没有机会了。相反,这一两年内,除了已经爆发的新势力,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潜力股,它们正在蛰伏、酝酿着拓宽新金融的赛道。

比如继消费金融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级市场——农村金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中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一份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以来,宣布以“‘三农’领域”为业务重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少于20家,其中不少已经完成B轮融资。从新金融巨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到基于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在农村金融的布局都已经初见雏形。

一方面,这些企业通过线下渠道获客,场景深入到农资农机购买、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数据审批,提高效率、扩大服务范围。

除了农村金融,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另外一个市场是互联网保险。

在2013年,国内互联网保险规模只有300亿元,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只有59家。到了2016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已经达到2234亿元,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100家,涨势惊人。

当然,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与资本的助力也不无关系,从2014年到2016年7月,互联网保险行业共发生55起融资事件。其中2015年增长明显,共有29起互联网保险投资事件,相比2014年增长262%。

农村金融与互联网保险都处在蓄势待发的“井喷”前夜,2017年或许会在市场增量上再次迎来突破。另外,消费金融、民营银行牌照数量逐步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明年也是这两个细分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05 金融+科技的爆发期

在2016年,馨金融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解析整个新金融行业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的蜕变。《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公司都不见了,而“金融科技”公司遍地开花?》

相比“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这个词更聚焦于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并强调它们对于提升金融效率和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高达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虽然此前行业内对于金融科技的使用程度,包括大数据真正发挥效用的能力一直有所质疑,资本与创业公司的迅速涌入也有“泡沫”嫌疑,但这些并不能掩盖金融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的趋势。

尤其,随着这些金融科技企业已经完成了前期的数据积累以及金融与科技的初步磨合,下一步就是拓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科技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资产的获取、风控、贷后管理等全流程,金融科技能力将成为新金融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2017年,平台之间的“流量之争”或许仍在,但是“金融科技”之战才是决定公司未来命运的关键。

06 金融牌照“集邮”期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这个阶段,现在你问十家互金公司,起码八家会告诉你下阶段的重点之一是:拿牌照。

除了早期已经率先卡位的BATJP(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板块,今年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之内的一些脱胎于行业巨头的金融平台也都在积极“集邮”。包括万达、恒大等地产业巨头,海尔、美的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小米、美团、乐视等互联网公司等都在近两年年收获了不少金融牌照。

例如,苏宁云商旗下的苏宁金融,目前已拿下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小贷公司、商业保理、基金支付、基金销售、私募基金、保险销售、企业征信、预付卡、海外支付、融资租赁等12个行业牌照(包括备案资质),加上最近收获的民营银行牌照,共计13张。

此外,在金融领域野心勃勃的万达、小米,新进入的美团等都在不惜血本地申请和收购牌照。其中,万达已经拿下了第三方支付快钱、网络小贷牌照,参股了银行、百年人寿、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等。

小米则在今年大手笔收购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落户重庆的小米小贷也拥有互联网小贷牌照,同时还与联合新希望集团、红旗连锁共同发起成了民营银行。美团也后来居上,接连收获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参股了民营银行。

据业内人士介绍,常见的金融牌照可分为大牌照和小牌照,大牌照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小牌照如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小贷公司、保理公司、基金代销、保险经纪等。

大牌照申请难度很大,多数企业集团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牌照方面,随着申请机构的增多,包括过去门槛较低的基金代销、保险经纪等,难度也略有提升。与此同时,监管也在加紧规范这些牌照的用途。

例如最近上海金融办就发布了《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专项监管指引》,对“互联网小贷”的定义,公司的设立条件,业务开展资质等重新做了阐释和界定。

互联网金融强监管的思路已经明晰,在互联网金融没有专属牌照的情况下,一切跟其业务有相关性的金融、类金融牌照都会成为互金企业抢夺的重点。与早期先上业务抢占市场的策略不同,去年大举布局互金业务的公司基本都是先拿牌照再上业务。

2017年,金融牌照的抢夺必然会愈发激烈。

白癜风疾病的治疗吃哪些食物呢

白癜风患者都吃的四类保健食物是什么

癫痫病要怎么注意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