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料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加料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构筑都市农业新地标香藜

发布时间:2020-11-04 07:27:16 阅读: 来源:加料机厂家

构筑都市农业新“地标”

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渤海与黄海环抱的半岛之城,闪耀着一颗“北方明珠”——大连。

这里有多元的城市风貌,蓬勃的外贸航运;国产航母在这里下水,远洋货轮从这里起航……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大连“特色”,是“都市”大连的耀眼标签。而涌动的潮头,揭开了大连的另一幅面纱——“农业”大连,一个不亚于“都市”大连的独特存在。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地,苹果、桃、大樱桃等优质水果产区,供港肉鸡销售的重要基地。海洋渔业更是举足轻重,虾夷扇贝、海胆、刺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都市”与“农业”,两张风格迥异的名片如何结合?今天的大连,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农业部最新发布的《2017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显示,在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上,大连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中,仅次于上海、北京、南京,位列第四。

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连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都市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是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手段。”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说,围绕市场需求导向,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生态效益、功能效益,“要让广大农民钱袋子鼓起来,让大连都市农业走向世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里的这一典故,形象地描摹了这座别名“鲲城”的现代都市的宏伟愿景——为农业现代化探索转型路径,为沿海大都市积累产业融合经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凭风直上,波及千里。大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应新常态,改革强筋骨

——依靠城市强大的科技、经济基础与政策创新,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

“日子大不一样了!”包红礼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大连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变革。这个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瓦房店市泡崖乡五间房村村民,在年初第一次听到“农业共营制改革”这个说法。他说不太清概念的内容,只知道自己可以一边在城里打工赚钱,一边还能拿到地里的种植收益。

赚两份钱,日子当然可以有“新的期待”。

包红礼能说得清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轫于近40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和包红礼一样的数亿农民,也迎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

大连也是如此。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1979年,大连就启动了国营企业改革,此后又大胆推进厂长经理负责制,设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跟时代的脉搏。直面挑战,砥砺改革,成为大连奔跑向前的新常态。而改革的基因,以及来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不断激发着“三农”领域的探索。

大连市农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大连都市农业起步较早,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发展也遇到一些瓶颈,如土地资源制约、劳动力短板、生产成本压力、环境约束等。尤其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破除这些瓶颈,需着眼更有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都市农业提质升级,改革是根本动力。在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的意见》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农业共营制的实施,便是改革成果之一。以城市为区域主体的大连,由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流动,农业发展不仅要面对“谁来种田”的现实问题,更要应对“种怎样的田”和“怎样种田”的深层难题。对此,大连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今年初,五间房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首批试点,大连“农业共营制改革”正式落地。在五间房村,168户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折股入社,合作社采取“保底+二次分红”的方式分配收益。每亩保底400元,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盈余按比例分配,50%作为职业经理人佣金,30%进行社员二次分红,2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

“农业共营制改革”实现了多元主体的“共建、共营、共享、多赢”。不仅为土地细碎、经营分散、耕地撂荒等直接问题找到了答案,还将深度激活农村生态。像包红礼一样的普通农民,将从小规模分散农业中解脱出来,专心“务工”,获取更多经济收益。根据计划,大连市年内将继续推动设立5个农业共营制试点,培育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90名。

改革步履向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力探索创新,产业联结方式同样应势谋变。在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的市场呼声下,产业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发展都市农业,关键要依靠城市强大的科技、经济基础与政策创新,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实现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大连市市长肖盛峰说。

产业融合离不开政策支撑。今年以来,大连市接连下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导意见》以及《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围绕产业抓融合、围绕园区抓融合、围绕区域抓融合、围绕产业带抓融合”的总体思路。

“农业产业要转型,农业企业也要转型,这个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大连康福达集团董事长王会山深有感触:以前企业专注做豆制品深加工,保证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就能打开市场;如今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在政府支持加码下,康福达开始由“豆类厨房”向“中央厨房”全面转型,精深加工领域拓展至豆制品、农副产品、酱菜、蔬菜及大米、面粉共170余种绿色农作物,为丰富城市“菜篮子”提供坚实保障。

从生产经营体系到产业联结方式的革故鼎新,最终落脚点在农业质量效益得到提升,农民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目前,大连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35家,培育农民合作社3920家,培育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95个。预计2017年大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90元,增长7.2%,增幅连续11年超过城市居民收入,稳居辽宁省首位。

重塑新生态,绿色涵气质

——瞄准生态建设和质量监管,坚持优势、安全、绿色导向,走出一条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都市农业协调发展新路

提到大连,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会被她的生态环境所折服。

大连的生态有多好?一年之中,大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全市海域功能区I、II类海水优良率达到94%以上,海域水质状况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1.5%,远高于全国和辽宁省平均水平。

作为一座国家级休闲旅游城市,美的“面子”和绿的“里子”同等重要。而大连要美,农村的美不可或缺;大连要绿,农业的绿必不可少。这成为大连农业工作者的共识。从耕地质量保护到治理面源污染,再到标本兼治整治畜禽污染,一套推进农业向绿发展、重塑农业新生态的组合拳流畅打出。

大连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表示:“大连谋划都市农业,要跳出农业看农业,放大农业生态效益,让农业发展与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互动共融,让城市乡村同美共富。”瞄准生态建设和质量监管,坚持优势、安全、绿色导向,大连要走出一条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都市农业协调发展新路。

“以前是生态越好的地方越穷,现在生态好了,我们也富了。”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党总支书记孙经中说出了心里话。政策共识落实到基层,守好生态也能致富。

东马屯村村民杨余发还记得,以前村民上山放羊,啃过的山头“溜光锃亮”。孙经中当选村书记后,提出“生态立村,产业富民”,第一件事就是禁牧封山育林。以苹果种植为龙头,传统手艺加上现代种植管理方法,让7000多亩果园里的“东马屯”牌苹果高价俏销,甚至远销海外。

今年,按照大连市统一部署,东马屯村开展有机肥替代行动。有机肥由农技服务中心免费配给,既减少了农资成本,还解决了地越种越薄的难题。眼下,仅靠种植苹果一项,东马屯村人均收入就达2.5万元。

“生态太重要了!”在距东马屯村50公里外的太阳街道,“养鸡大王”戚志文也有着切身感受。15年前,他白手起家创立龙城食品集团。15年后,这已经是一家总资产达10亿元,集种禽繁育、肉禽饲肥、产加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其供应的肉鸡,占据内地对香港出口总份额的一半。

庞大的产值背后,是以立体笼养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养殖体系。上下三层的立体养殖笼每层都有传送带,能够实现自动除粪、自动消毒、自动抓鸡等功能,充分节省了养殖空间。从自动传送带上运走的粪便,则在戚志文投资的有机化肥厂里变废为宝。每年近12万吨的畜禽粪便,被加工成约4万吨的有机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事实上,为了减轻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连在划定禁养区、引导粪污循环利用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去年开始,大连市划定畜禽禁养区面积3183公里,累计完成关闭或搬迁养殖场户387家。

龙城集团部分社员自有的养殖区也面临关停改造。戚志文介绍,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社员升级改建鸡舍,养殖效益大幅提高,还减轻了企业在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管上的压力,“让企业减负还增效!”

坚守生态优先,立足绿色优势,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更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共享青山绿水,实现同美共富,大连都市农业为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板,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写照。

拓展新业态,转型换新颜

——围绕多元需求,创造农业多种功能效益,使农产品供给更有利于资源优势发挥,更好满足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效益、更加可持续

一声“开捕”号令,20多个潜水员纵身跃入30米水下,10分钟后,他们带着满满一袋海参浮出水面。12月7日,“大雪”节气,距离大连市大陆56海里的黄海小岛獐子岛,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冬季海参捕捞。四面八方的游客,涌上獐子岛,感受冬捕文化,体验休闲旅游。

更热闹的场面,出现在獐子岛网上商城。过去卖食材,现在卖食品;过去重资源,现在重市场。在大连都市农业发展中,渔业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是典型的靠水吃水。伴随着大连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海洋渔业也由传统规模化养殖虾夷扇贝向海洋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拓展。这一转变,让“獐子岛”成为家喻户晓的海洋休闲食品品牌。以扇贝、鲍鱼、海胆、三文鱼等为原材料的系列海洋休闲食品一直在网上商城销售火爆。

獐子岛集团面向市场谋转型,正是大连都市农业求新求变的缩影。“过去,大连渔业发展靠资源端拉动。城市消费端活跃起来后,资本、技术、品牌与市场的对接变得更为重要。如今,休闲、服务等新业态为代表的三产成长迅速,拉动一产二产大步向前。”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深受触动。

传统企业谋求转型,一些新商业模式的引进更带动大连渔业创新求变。今年8月,大连渔业加工园区等单位联合发起国内首个“共享渔业”项目,借助“互联网+金融+休闲渔业”,将海洋区域收益以“一亩海”的形式面向社会短期租赁。未来3年内,项目计划启动10万亩海域,每年至少增加海产品销售额10亿元,拉动旅游消费两亿元,带动当地3000名渔民转产转型。

从单一生产功能向融商品生产、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出口创汇于一体的多功能延展,这些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让大连都市农业后劲十足。

“围绕多元需求,创造农业多种功能效益,使农产品供给更有利于资源优势发挥,更好满足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效益、更加可持续,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长远方向。”大连市农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需求端的变化,切实做到精确定位、靶向发力、率先突破,“大连都市农业要勇当东北振兴中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在辽南大地,一大批农业新业态不断落地生根——

一边是二龙山、松树山堡垒等独特的景观资源,一边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留下的仅6.73平方公里土地,旅顺口区小南村转变发展思维,统一规划“太空植物园”“蝴蝶谷”“采摘园”,与自然景观协同打造田园综合体,一跃成为乡村旅游“明星村”;

在大连最负盛名的海滨金石滩,15年前的一片荒山而今变身蓝莓庄园。蓝莓种植面积428亩,庄园内可以采摘蓝莓、住上木屋、吃上农家菜,还能把蓝莓酒、蓝莓酵素、蓝莓含片等系列产品带回家;

春天,油菜花海漫山遍野。夏日,金黄向日葵铺满大地。秋天,成熟瓜果挂满大地。冬日,白雪掩映美丽村庄。金普新区裴屯村始终保持原始村落风貌,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呼应,成为摄影、骑行、户外爱好者的必去之地;

…………

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改革越是深入,就面临越复杂的难题,需要越缜密的解答。从转型提升起笔,着墨生态底色,延展新兴业态,大连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都市农业创新发展中,正阔步向前。

热力弹跳下载

澳发彩票官网版下载

决斗之城九游版